参加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专题培训情况报告
作者: 程雯蔚、徐小英 来源: 发布日期: 2016-10-25 浏览次数:
10月11日至13日,我们参加了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举办的“2016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建设与评价”专题培训。由于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和《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财会[2016]11号),对行政事业单位完成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及开展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要求,2016年底是倒计时的时点,所以,今年国家会计学院的内控专题培训异常火爆,我们参加的是本年度行政事业类第九期培训班,学习人员达到237人,同样的培训距年底还要举办两期。
本次培训主题包括: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风险诊断方法与流程;2.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手册编制及案例分析;3.新预算法解读;4.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信息化;5.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框架设计;6. 财政管理体制变迁及面临的挑战等6个方面。学习内容涵盖了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政策解读、基础性评价注意事项、风险诊断、流程再造、手册编制、信息化、实操案例等。
培训要点及体会有以下几方面:
1.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权利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为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指明了方向。
2.内部控制是保障组织权力规范有序、科学高效运行的有效手段,也是组织目标实现的长效保障机制。行政事业单位要积极推进内部控制建设,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权责一致、制衡有效、运行顺畅、执行有力、管理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
3.已经建立并实施内部控制的单位,要按照财政部内控建设指导意见和《单位内控规范》要求,对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对照检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抓好整改落实,进一步健全制度,提高执行力,完善监督措施,确保内部控制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尚未建立或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的单位,必须于2016年底前完成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工作。
4.单位“一把手”对内部控制的态度可以用既爱又恨的纠结来形容。没有“一把手”的支持,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会沦为空谈,因此在内控体系建设过程中,必须让“一把手”切实感受到建设内部控制虽然会让其“任性的权力”受到约束,但是更多的是对他的保护,避免单位出现问题,他自己要承担领导责任。
5.内部控制是把权力装到笼子里,专家指出,如果让财务或审计去建设单位内控,相当于“把自己和老虎装在一个笼子里”。因此,聘请外部人员建设内部控制体系更好,虽然可能因此要多花钱,但是可以有效地平衡各方权益和责任,为国家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会更好。
6.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初期往往会造成工作效率下降,但是,要明白这是把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需要付出的代价。
7.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一定会引起“动奶酪”效应,利益受损的部门会以各种理由抵制建设,这恰恰说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8.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是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岗位化、岗位职责化、职责表单化、表单信息化。其最终落脚点在于信息化,大数据时代为实现全面信息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9.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要确保对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各类经济业务活动的全面覆盖,综合反映单位的内部控制基础水平。另外,要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将内部控制分化成几个分段目标,分步骤完成分段目标,从而逐步完成长期目标。
最后,想说一下对北京国家会计学院的感官印象,一是朱镕基总理“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题词,十六个烫金大字镌刻在学院刚一进门的一块大石头上,被称为北京国家会计学院的灵魂,而且还被谱上曲进行传唱;再就是学院小湖旁边有一尊雕塑,“一个会计人员在电脑上操作,一个领导模样的人在她身后撑着一把伞”,虽然看不到确切解释,但是我们猜想,应该是“会计人员只管安心做账,有单位领导在身后保驾护航”。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是培育会计人的最高学府,也是会计人心中的圣地,希望大家有机会去那儿学习。